2008年5月29日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Part I 摘錄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作者】 李偉文


茲摘錄讀後有感觸的文字,但願沒有觸犯智財權 :p


本書值得擁有與閱讀,有別於時下對教育的焦慮,讓家長學習放輕鬆。





◎ 


陳木城--建安國小退休校長


教育的目的是自我學習:任何教育作為都必須要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啟發孩子的追求知識和理想的熱情,走上自我學習的康莊大道。教育絕不是考試成績、逼迫、充塞和填充。


自我學習就是閱讀和探索: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和習,大量多元的閱讀;帶領孩子從事野外觀察探索,引燃對認識環境,理解社會的熱情。一切學習就可以成為自發自主,主動快樂的,只有這樣的情境,教育和學習才真正發生。


體驗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知識建立在經驗之上,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參與家事操作、運動遊戲,帶孩子參觀社教場館、生態棲地、產業工廠、野外活動,給孩子體驗探索的機會,就是教育學習的機會。


影響孩子最大的是家庭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透過參與和對話,與孩子和學校建立夥伴關係,是孩子教育的絕對保障。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過度依賴政府和學校,甚至藉由批判教育迴避家長的責任,畢竟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我的讀書習慣是「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還沒弄懂,然後就把它包裹起來(放在心裡)放著,先跳著往後面看下去,或許不久就懂,或許長大一點就懂,但是我不會讓一個問題卡住,而僵在那裡什麼也動不了!


美國詩人艾蜜莉:我老是不知道從哪裡著手,但是我相信從愛開始絕對不會錯!


愛是關切,是陪伴,但不是束縛,更不是佔有,當你脫口而出:「我是為你好」時,就要當心了!


陪伴,代表著與孩子譜寫共有的溫暖回憶,而童年中能保有許多如此的記憶,其實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 挑戰 台灣囝仔未來競爭力


管理者的養成,該著重的是視野、包容力以及想像力與創意,然後是與人合作及協調能力,也就是所謂資源整合的能力。


我常和孩子討論每天怎麼過,讓孩子自己寫計畫表,多少時間玩、寫功課,但絕不會硬性規定該做什麼,一旦孩子有主導權才會願意自己安排,而不是混過去就算了。


對世界存有好奇探索的精神,也就是能主動學習,有自制力與積極性,熱情且樂於幫助別人,這些古老的德行反而是未來高度競爭下決勝的關鍵。因此,讓孩子參加社團,學校社團或社會上其他公益團體,或許是可以自然而然養成這些能力的機會。


自主學習是要孩子覺得學習很棒,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這樣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就都沒有問題了。這必須靠親子互動來培養,不是光用講的來洗腦,父母應該要花更多心思去引導孩子,一起快樂學習。而快樂學習不是讓孩子什麼都不學、或者完全順著孩子的心意、當然也不是沒有挫折。我常舉人本教育基金會史英老師講的例子,他說,今天電視廣告要賣給孩子一個十幾塊錢的玩具,都要絞盡腦汁吸引孩子,何況我們面對的是牽涉孩子一生的教育和學習呢?我們要更用心多培養和誘導孩子,讓他們對事物充滿好奇、產生興趣。


◎ 舒壓 孩子的必修科目--打開舒解壓力的一扇窗


在父母無法永遠承擔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找到舒解壓力的管道,讓他們心裡有著活水源頭,而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正是舒解壓力的一扇窗,培養孩子親近大自然的習慣,可以讓他們在困頓的時候有能力自己打開生命的結。


孩子的未來正在養成
  我們要的許多東西都可以等,
  但孩子不能等。
  現在,他的骨頭正在成長;
  現在,他的血液正在製造;
  現在,他的心智正在發展。
  對他,我們不能說明天,
  他的名字叫今天
    --智利女詩人 米期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諾貝爾獎得主)


經建會根據時代變遷,提出未來五大就業能力:

  1. 跨領域能力

  2. 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3. 國際溝通能力

  4. 吸收新知與技術能力

  5. 人文關懷素養



未來在面對無窮無盡的知識,管理資訊的能力:蒐集、處理、分析及使用資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常說的創造力,並非一門可補習的技術,須植基於生活態度:興趣廣泛、善於反思、好奇、適度冒險、有毅力且樂在其中。


◎ 音樂欣賞 為什麼要學彈鋼琴?


在學音樂之前,要先會欣賞音樂。若是以音樂欣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看,音樂根本沒有所謂對錯,只有喜不喜歡,能不能表達自己的心境罷了。


音樂本身只是一種工具,一種可以豐富生命經驗的工具,而不是成為炫燿比賽的工具。


影片:歌劇魅影、 交響情人夢


◎ 邏輯整合 哪時候讓孩子學電腦?


PC home 創辦人,十多年前起就致力於推動資訊教育的資深出版人詹宏志曾經這麼說:「小孩十歲以前不要讓他們碰電腦!」他是著眼於要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否則一旦孩子接觸到電腦那迅速變化且充滿聲光效果的媒介之後,要讓他們接觸紙本的書,慢慢地在字裡行間琢磨,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真的,對於理性與邏輯的訓練,就非得透過自己一字一句的閱讀及思索,沒有其他方便、簡單、快速的方法。


網路需要高階的訓練才能產生力量,不然只能在裡面東鑽西竄,訊息太多往往跟沒有其實是一樣的。


如何形成自己的架構與邏輯?如何訓練自己有組織的能力?


書是唯一途徑。只有透過閱讀書籍,一步一步地建立起自己知識的體系與學習的鷹架。唯有透過閱讀,才能產生想像力,並且將知識串聯成完整的結構。


◎ 主動探索 科學與創意


很多有心的父母,知道創造力在未來的全球化競爭中是很重要的,於是往往到處尋找哪裡有教創意或教科學的補習班。大家似乎都忘了,其實兒童本來就都是天生的科學家,直覺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圍的世界,可惜的是,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很快地就被父母壓抑了,在安排得喘不過氣的課程中,眼睛裡的光芒一天天黯淡下去!


有創意的親子互動準則

  1. 鼓勵,然後聆聽他們的發問。
    父母不必一定要知道答案,也不必告訴他們答案,只要熱情地回應他們:「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與找答案!」

  2. 編故事,不要列舉一大堆事實。
    科學的精神在於解釋,給一個好的、合理的說法,而不只是單純的事實堆積,所謂解釋就是設法替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賦予意義,其實也就是編一個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3. 給孩子時間去想。

  4. 小心我們平常話的用語習慣。
    在討論科學問題時,不要脫口說出「對」或「很好」,等於暗示著討論完畢,標準答案已經找到。可以換用「那真有趣!」「哇!我以前沒有這樣想過呢!」或者再多問一些問題。



要教「為什麼」,不是只教「是什麼」。好奇與發問是引領人類從無知跨入有知的指示燈。創意的培養要養成以下幾個習慣:

  1. 重新定義問題及虛擬各種解答

  2. 打破模式,跳出原有框架,嘗試新組合

  3. 運用所有感官去體會問題

  4. 暫停、放鬆,讓問題沉澱潛意識。



◎ 語言發展 英文愈早學愈好嗎?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學一種語言,是在學一種生活方式。」也因為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惟模式,所以人最後也只會選擇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來當作母語,否則就無法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研究也指出,字與思想是一體兩面的,因此孩子的母語(中文)基礎若是不好,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理解與學習成效。


這也是過度花時間在英語最大的後遺症--會排擠其他能力的養成。因為孩子的學習時間有限,你花時間心力在這一部份,勢必就沒辦法照顧到另一部份,何況許多非知識性的潛在學習的關鍵時刻就在孩子十歲之前,這或許是有人說「讓孩子有發呆玩耍的時間,比坐在教室上課來得重要」的原因吧!


語言只是工具,父母千萬不要把使用工具當作是追求的全部,而錯失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英語畢竟不是我們常用的溝通語言,在日常生活裡也很少有機會用,因此境養國際觀並不只是學語文。若是在孩子幼兒時間,過度學習英語,反而會阻礙其他更重要能力的發展,如創造、合作、適應等。我們一定要記得,所謂國際化的目的是為了讓世界有了獨特的你而更多彩豐富。


◎ 國際觀 讓孩子出國值得嗎?


同樣是出國,有先期準備,孩子的收穫會比較多,而且也比較能融入當地孩子的學習生活,這樣才有機會體會不同國家孩子的想法,這種知道別人怎麼想,也能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才是真正的國際視野。


不出國也能讓孩子具有國際觀,最好的方法,就是挑選一些拍得很好的各國紀錄片或類似紀錄片的劇情片,陪伴小孩一起觀賞,並做適度的引導及延伸閱讀。因為拍得好的紀錄片可以呈現多元文化與多元觀點,而且影像原本就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及角色投射作用,可以激發孩子強烈的情感,這正是主動探索的最重要起點。


◎ 方法 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


圖書館好處多/免費資源在身邊/好玩的社團課程
圖書館,文化中心,民間社團或企業舉辦的免費推廣活動,學校或社區辦的社團課,體驗大自然。


AB寶(作者的雙胞胎女兒)四年級的時候,在市立圖書館碰到一位班上同學的媽媽,她很訝異AB寶真的沒有上安親班補習,可是學校的考試成績還能夠那麼好。A寶很認真地嘗試說服那位媽媽,希望讓同學也不必去上安親班,還舉了一大堆上安親班的壞處以及到圖書館做功課的好處。


據AB寶聽同學轉述,同時加上她們自己曾去安親班上課七天,「體驗」過安親班生活的感想,去安親班似乎是太浪費時間了,一邊寫作業一邊和同學聊天、打打鬧鬧,時間就過了,而且安親班老師上課講得跟學校老師也差不多,同樣的東西聽兩次也不必要。因此,最好的是在圖書館裡做完功課後,就可以自由自在看故事書,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不是例行性的補習,所以不會枯燥,也因為自由選擇參加的,所以對於輸贏、成績不會有壓力。AB寶藉比賽培養榮譽感、自我期許,表現好又增加自信,便更有動機去挑戰,形成正向循環。


我總是覺得,教養是不必花什麼錢的。固然有錢可以採取有錢的作法,但是我相信只要花一點點心思去尋找社會上的免費資源,不花錢也能得到同樣,甚至更好的學習效果。


我自己從學生時代起就常常用「目標學習法」逼自己多接觸些不同領域的東西。比如說,我的「寒暑假自強活動」是報考沒有特別資格限制的普考或檢定考,如中醫檢定或兒童福利人員普考等。報名這些考試當然不會期望考得上,但是有個目標在那裡,我至少會用幾個星期時間好好的把那個領域的幾個重要科目認真地讀一下,這樣的學習效果應該值得花幾百塊錢的報名費吧!




Orignal From: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Part I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