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我有一個學生,一年不見蒼老許多,問她近況,她憂心忡忡的說兒子與小叔的兒子同年,但發展的慢,她很怕被比下去,也不知該如何才好。
發展圖表只是參考值
其實,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里程碑。醫生診間牆上貼的發展圖表,是指在某個群體中,大部分的孩子到達某個年齡時的發展程度,它代表的是平均值,只是個參考數字。但實際上,孩子的發育時間會依基因、環境等而有個別差異,所以父母實在不需太擔心,只要孩子的智力發展正常,晚一點說話並沒有關係。父母要有耐心,因為孩子可能是大器晚成,像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都是很晚才會說話,但是他們的成就都影響了人類的文明。
基因影響大
我在美國時,有位老師的女兒到兩歲半還不會說話,各種檢查都正常,醫生只好勸她天天念書給孩子聽,增加孩子接觸語言的機會。這個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鬼靈精一個,她能從母親說話的語氣中知道電話會講多久,如果是外婆、阿姨打來的,她就立刻搬椅子爬高去拿糖果,那時(1985年)無線的電話還非常少,母親受到電話線長度的限制只能乾瞪眼。電話快結束,她從母親語氣中可以聽出來,便立刻過來討好母親,抱她的大腿,爬上來親她的臉,讓母親哭笑不得,中國人有句話「伸手不打笑臉人」,母親常常也就算了。當她五歲進幼稚園時,有一天,小朋友來搶她的玩具,她一把把他推開,嘴裡出來的是完整的句子 "Leave me alone!"她母親高興的眼淚都掉了下來。從此她會說話了,而且一切正常。進學後,因為她很小就會讀書,所以閱讀程度一直是超越二個年級以上,各科的功課都很好,等到她十歲跳班到六年級後,母親放膽再次懷孕,生了一個弟弟。想不到這個小男孩也不會講話,而且直到六歲才開口,比姐姐更慢,不過說出來的也是完整的句子。這下子,母親知道有基因上的關係了。檢驗後她發現自己正常,就催先生去作基因篩檢,先生遲遲不肯去,被逼急了才說:「我們家五個兄弟都是進了小學才會說話!」原來他是美國西北牧場的人家,男孩子會做事就好,說不說話不那麼重要。我的老師氣壞了,問說:「我帶著女兒四處求醫時,你怎麼不說?」先生說:「有呀!我不是告訴你不要緊,沒有關係嗎?」
父母要放寬心
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人的行為是受到基因和後天環境交互影響的,有時快慢由不得人。如果不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孔子為什麼要說「因材施教」呢?父母不要處處與人比,更不要在孩子還未準備好時就送他去壓力很大的幼稚園,讓他感受到挫折;更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發展,這樣孩子也會跟著緊張,讓家中氣氛變得緊繃,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緊張的環境會抑制荷爾蒙的分泌,對孩子的發育不好。童年,最重要的是快樂的成長,作父母最要緊的是放寬心,陪伴孩子成長,只有安心才能享受孩子的天真爛漫。人生很長,看的是終點,不是起跑點。陪伴他,唸書給他聽,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彼此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事。
2003/10/5
Orignal From: 讓孩子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