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李克強經濟學


整理:滕葳 @ DoItWell.tw


 

名詞緣起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後,對於中國的經濟實施一種近似「無為而治」的政策, 巴克萊資本公司因此創造了一個新詞—「李克強經濟學」。 向市場「放權讓利」是李克強的核心。這樣的經濟政策,並非完全放任,實質上是一種以短痛換取長期益處的手段。


 

政策主軸


不實施刺激政策:不實施以政府支出換取經濟繁榮的手段,取消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中國政府為擴大內需所支出的四兆元,以及10兆元的貸款投資。


金融去槓桿化:利用「錢荒」,使銀行業將流入投機市場的資金撤回到正規體系。整頓放貸行為,特別是影子銀行業務,以防止資產泡沫的出現。


經濟結構轉變:除了上述提到實施金融去槓桿化外,另開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解除貸款利率0.7倍下限的限制,同時開放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為未來利率自由化鋪路。調整實體經濟結構方面,包括減少過度依賴出口及減少投資資本密集的國有企業、城鎮化的推動,使鄉村人口移動到城市賺取較多的薪資,進而促使內需消費力上升。


主要目標—降低投資率、擴大內需消費


 

影響


此政策走向最大的影響是會直接導致中國經濟增長下降。


不實施刺激政策:金融海嘯後一直依靠政府支出才使經濟表現突出的中國,收回政府支出,將使GDP快速滑落。這個政策下,產能過剩的國營事業與房地產鎖住大量資金,產能過剩、本業不賺錢的僵屍企業借錢度日,相對地,正想大展身手的中小企業卻借不到錢,大量資金空轉率過高,導致貨幣乘數效益偏低。


金融去槓桿化:一般來說,債務占GDP比重增加50%,都是值得注意的,因為過短時間內積累過多信貸,會導致信貸品質和經濟增長效率都大幅下滑, 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然而,中國目前的整體債務規模越飆越高,已經超過200%,去槓桿化將是中國避免落入信貸危機的必要施行的措施。但是,若中國開始實施去槓桿化,預估導致股票、債券、房地產的價格瞬間下跌。這是因為一旦進入去槓桿化進程,將會經歷立即性的衝擊, 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衝擊。


經濟結構:一般分析師認為此部份不會造成影響,因為銀行以前執行的貸款利率並沒有達到央行規定的最大下浮限度。僅有11%銀行貸款的利率低於基準利率,約有64%銀行貸款的利率高於基準利率,因此取消貸款利率下限不大可能促使貸款利率進一步下浮。雖然如此,小型金融機構因此有機會獲得競爭優質客戶的機會,比如,他們可以通過提供貸款利率的大幅折扣來吸引國有企業。


 

反方論點


以消費取代投資無法維持經濟:主要反方論點由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提出。他表示,投資可以創造需求,創造就業、使經濟增長,讓收入上升,未來還能變成生產力,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若放棄投資,改為以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是一種因噎廢食,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張。消費無法取代投資,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貸款利率下限解除受益者並非所有人:有外媒認為,貸款利率下限的解除,只會加劇中國經濟的失衡。解除下限,受益者並不是銀行,因為銀行不再能從利率中獲利,也會導致銀行間更加競爭,需要更多貸款對象。事實上,真正的受益者,是國有銀行的傳統客戶,也就是「國有企業」。負債累累的中國國有企業面臨的壓力肯定會因為貸款利率下降而有所緩解,因此,與其說允許銀行下調貸款利率是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倒不如說是政府只是在安撫依賴負債的國有企業。


 

整理 by 滕葳 @ DoItWell.tw


 

參考資料


李克強—超越凱恩思、林毅夫—回歸市場經濟

去槓桿的影響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3072200152.html

經濟結構(吳生火專欄)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727000062&cid=1206

取消貸款下線
http://cn.wsj.com/big5/20130722/rec174319.asp?source=rss

中國利率化市場假象
http://cn.wsj.com/gb/20130722/col131157.asp

 

 

Orignal From: 李克強經濟學